業務員一直上門推薦,但保險真的適合用來做理財規劃嗎?國際認證財務規劃師這麼說
作者:許晁偉 日期:2021/11/8


不論是剛踏入社會的小資族、以及今年八月份才剛剛採用海外資金專法匯回資金的台商們,大家都可以聽到保險業務們講一樣的話?
實施日期:2020/08/01
類 別 | 期 別 | 利 率 (年息%) | ||
金 額 | 機動利率 | 固定利率 | ||
定期儲蓄 存款 | 3年 | 一般 | 0.865 | 0.815 |
3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90 | 0.180 | |
2年~未滿3年 | 一般 | 0.845 | 0.795 | |
2年~未滿3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60 | 0.150 | |
1年~未滿2年 | 一般 | 0.840 | 0.790 | |
1年~未滿2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40 | 0.130 | |
定期存款 | 3年 | 一般 | 0.825 | 0.765 |
3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90 | 0.180 | |
2年~未滿3年 | 一般 | 0.820 | 0.760 | |
2年~未滿3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60 | 0.150 | |
1年~未滿2年 | 一般 | 0.815 | 0.755 | |
1年~未滿2年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40 | 0.130 | |
9個月~未滿12個月 | 一般 | 0.700 | 0.650 | |
9個月~未滿12個月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110 | 0.110 | |
6個月~未滿9個月 | 一般 | 0.585 | 0.535 | |
6個月~未滿9個月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090 | 0.080 | |
3個月~未滿6個月 | 一般 | 0.410 | 0.380 | |
3個月~未滿6個月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070 | 0.060 | |
1個月~未滿3個月 | 一般 | 0.350 | 0.350 | |
1個月~未滿3個月 | 500萬元(含)以上 | 0.050 | 0.050 |
我們相信,聽完上述這段談話而簽保單的人比比皆是,但是多數人根本不知道這段談話的問題到底出在哪裡。當日後保單產生糾紛時,客戶氣沖沖的來理論、業務員也不知道自己哪裡做錯、保險公司也很頭痛要站在客戶方還是自家業務這一方,這樣的案例真的很多。如果您剛好正在考慮要不要藉由保單來做理財規劃,以下的文章內容相信可以協助你做出適合的決定。
保險理財的『初階版』,儲蓄險。
並不會真的有保險商品名稱叫做儲蓄險,只是因為該產品壽險成本較低,著重在於未來現金價值的展現,買了該類產品好似一種存錢的行為,因此被大眾簡稱為儲蓄險。相對地,若該商品壽險保障高,現金價值的表現就會不如預期。
常見儲蓄型的保險標示著宣告利率3.XX%,看起來好像比銀行的利率高很多,但你一定要知道幾個問題:
- 預定利率與宣告利率,不應該與銀行的利率做比較,因為計算基礎不一樣。
- 宣告利率是每月浮動的,甚至不一定會跟著本地銀行利率變動,基本上調幅是以各家保險公司的決定為主。
- 正常情況下,保單在年期內解約會造成虧損,不如銀行帳戶來的活用。
- 不論是利變型或是分紅式的保單,通常最快也要在繳費期滿之時,才可能是現金價值剛準備開始有顯著展現的時候。
由以上三點我們可以知道,多數人所期待的『利率』,其實是要等到多年之後才反應在現金價值上。以一般人所稱的『六年期儲蓄險』來舉例,如果你期待它第七年的現金價值會很漂亮,那倒不如在購買之前先試著計算看看,你會發現倒不如每年做銀行定存,現金價值的展現上還會比所謂的六年期儲蓄險更好(建議採用內部報酬率IRR公式來計算)。但是,如果這份保險你可以持續久放不解約,在未來的某一年說不定現金價值又會比銀行定存更好,而且買保單能比存在銀行裡來得更有約束力,不會輕易被提領。那麼你就應該思考,這筆錢在未來幾年內是暫時完全不會動用的嗎?每年都能夠支付這筆保費而不影響生活品質嗎?這筆錢能夠銜接你未來某一年的人生規劃嗎? 因此不管是把錢存在銀行或是儲蓄型的保險各有好處,端看保戶怎麼做選擇。
再來我們談談保險理財的『進階版』,風險轉嫁/稅務規劃。
許多人在本業以及投資上或許賺到的財富很不錯,保險理財對他們而言主要功能已經不是儲蓄,而是資產傳承的議題。高槓桿的特性,是保險亮眼的優勢之一。在適當的年齡以及健康的條件下,終身壽險50萬的保費可以在第一年就發揮出2000萬的壽險保障。能省下一塊錢,就相當於賺到一塊錢,此時若能善用所得基本稅額條例當中的3330萬免稅額、以及每年贈與的220萬免稅額,配合保險的高槓桿特性,就等同於為自己家族保留了高額財富。
在最低稅負制上路之前,保險給付的確是免稅,雖然之後開始發布了須多相關課稅規定。但也因為有其法條可遵循,許多人依舊趨之若鶩的進行規劃,有鑑於此,金管會在102年發布了一道談及實質課稅原則的函令,避免民眾刻意藉由保險規劃來規避遺產稅或相關稅賦。而所謂實質課稅原則說明,指的正是稅捐稽徵法第十二之一條,內容大意上是在說明雖然法律上對於租稅有其法規可循,但是依個案不同,在解釋上必須考量立法目的、經濟意義、以及公平原則,不可以單純為了租稅利益而濫用法律、逃避租稅,否則保戶極有可能面臨連補帶罰的情況。
財政部過去曾經列出相關的八大態樣,舉凡:
- 重病投保
- 高齡投保
- 短期投保
- 躉繳投保
- 巨額投保
- 密集投保
- 舉債投保
- 保險費高於或等於保險給付金額
或許會有人認為避過這八種情況就安全,可是至今隨著稽徵案例的增加,現在已不止有這八種情況。因此,如何透過保險與法規達成理財目的,同時避免課稅單位將來有理由找上門,最一開始的『規劃初衷』會是一大重點。聽到這裡,若您過去也曾經以節稅理財為初衷而購買許多保單,建議找一位專業顧問陪您一同正視這件事情,重新檢查一次保單的要保人、受益人的設定是否需要有所調整,注意更動過程產生的贈與問題,符合現今的法規規定,盡快將錯誤降到最低。
最後,我們回歸本文的主題,保單到底適不適合理財?首先要區分出您想要理的是什麼樣的財。多數人或許只認為它只是一個可以比銀行利息更高的規劃,但是在民法繼承方面,鮮少人知道它強大的對抗特留分的特性,使得保險在家族傳承規劃中成為一個極為重要的存在。保險沒有單純好或不好的解讀,在理財的領域當中,保險絕對有其存在的必要性,但是您有沒有需要透過它來理財?唯有經過綜合評估之後,在一開始作出適當決策,並且定期週年檢視,才不至於擔心接踵而來的問題。
2021/11/2 防疫險文章推薦
保險規劃文章

75歲後醫療險失效,風險缺口怎麼辦?
定期醫療險可以用相對低廉的保費買到高保障,但因為定期保障僅提供到76歲,少數到81歲,超過一定年紀,無法繼續投保定期醫療險,若沒有超前部署,屆時將面臨高齡醫療保障空窗期。
點閱: 3271